电话: 86-574-88325388
电话: 86-574-88325789
手机:15990252002
联系人:胡经理
办公室共赢共欢乐的联系方式电话: 86-574-87703332
传真: 86-574-88325789
邮箱:hongshun_ok@126.com
大力推进污染减排 全面建设生态文明-共赢共欢乐
发布日期:2012-11-22江苏省如皋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北岸,建县1600多年,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,人口145万。现辖20个镇、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。先后建成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,国家生态市创建通过考核验收,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江苏省级技术评估,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、江苏沿江开发重点县(市)和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(市)之一,连续6年荣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(市)。
"十一五"以来,如皋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,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,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为抓手,突出重点领域,推进工程建设,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。"十一五"期间,被南通市评为"十一五"污染减排先进单位。2011年,圆满完成年度减排计划。
一是向结构减排要空间。如皋市3次产业结构比例由"十五"期末的15.4∶51.8∶32.8优化为2011年的9∶55.5∶35.5。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从"十五"期末的78家增加到192家。
二是向工程减排要能力。如皋市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3座,年可实现减排化学需氧量(简称cod)9000吨。镇级污水处理厂18座,年可实现cod减排4000吨。"三同时"制度严格执行,工业废水年减少cod排放约1.5万吨。109家重点工业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,52家工业企业和园区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。
三是向管理减排要效益。如皋市关闭化工企业51家、电镀厂企业4家、蓄电池企业16家、小肠衣作坊211家,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300多起。新建水质自动监测站、pm2.5监测站等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套。化工园区重点企业排污口均安装了在线监测仪和自动采样仪,在废水处理装置、雨污水排口安装了视频监控,随时监测企业排污状况。
污染减排是硬指标、硬约束,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局。必须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,切实强化监督检查,努力做到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、污染总量逐年下降。
一要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。按照"控制源头、改造现有、淘汰落后"的思路,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、服务业为主体、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。着力提高招商层次,着重引进技术含量高、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,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新兴战略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。优先引进清洁型产业,严格控制高能耗、高污染、高环境风险产业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深入推进染整、肠衣等行业向技术先进和合理规模发展,使船舶及配套产业、石化等主导产业高端化,使纺织服装、食品等传统产业品牌化。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,加速产品更新换代,努力减少污染排放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,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园和省级软件园两大产业集聚区。重点发展信息、科技、商务等行业,力争到2016年,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%以上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5%以上。
二要大力实施污染减排工程。全面实施《如皋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》,大力推进"碧水蓝天"工程,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,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创建。继续大力推进镇级污水管网延伸工程,确保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%以上。大力实施工业集中区工业废水接管工程,各镇工业集中区工业废水逐步接入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。将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经费拨付与污水处理的水质水量挂钩,健全镇级污水处理收费制度,合理确定并调整镇级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。建立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证制度,加强污染源头控制。注重农村面源污染控制,严格规模养殖场审批和验收监督,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,加大对现有养殖企业的治污力度,努力实现污水达标排放。
三要全面提升污染监管能力。不断强化污染治理,严格执行新建项目"三同时"制度,所有新建项目"三同时"执行率必须达到100%。着力加大督察力度,一旦查实环境违法行为,依法严肃查处。重点加强对化工园区的全面排查,深入推进第3轮化工企业专项整治,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严肃处理。全面强化工业烟尘粉尘、城市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治理,认真做好pm2.5监测工作,不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。
四要合力营造减排浓厚氛围。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,广泛宣传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法规政策。推广节能减排先进典型,倡导合理消费、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。以创建"节能减排型企业"等活动为载体,努力形成全民主动减排的良好风尚。进一步落实减排责任,市政府对全市减排工作负总责。将减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,细化分解减排任务,促进减排工作顺利开展。排污单位是减排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,大力引导和督促排污单位认真执行减排法律法规,持续推进技术改造,努力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。整合、修改、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政策,持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等节能减排工作的政策奖励力度,大力推行机制、技术、管理"三创新",源头、过程、末端"三控制",努力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、生态文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。